标题:元稹“垂死病中惊坐起”背后的友谊与情感
相信许多人在求学时代都经历过背诵大量古诗词的艰辛。
那些简单诗句尚可接受,而面对复杂一些的,则常感头疼。
更糟糕的是,有时因记忆混淆,会将不同诗句“串烧”在一起,形成新的意境。
这种串烧诗句,读来竟也朗朗上口,颇有趣味。
后来,网友们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开始故意将不同诗句拼凑,创造出独特的诗词意境。
比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句,就被多次与不同诗句结合。
这些组合如“垂死病中惊坐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和“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等,都是网友们的创意。
虽然这样的组合很有趣,但你知道“垂死病中惊坐起”真正的下一句是什么吗?它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一切,都离不开白居易。
元稹,生于779年,是河南洛阳人。
白居易,生于772年,祖籍山西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
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与元稹相距不远,可惜元稹未能在武昌任上长寿。
如果元稹还在,两人或许能结伴度过晚年。
他们的友谊始于公元803年,当时元稹和白居易一同考取中书判拔萃科,进入秘书省校书郎。
从此,他们成为了至交好友。
每当其中一人被贬,另一人都会写信安慰,而被贬者也会以诗回应。
对他们来说,通信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元稹多次被贬,白居易也多次被贬,但他们的友情始终如一。
那首包含“垂死病中惊坐起”的诗,是元稹得知白居易被贬后,于公元815年写下的。
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河南尹房式,被罚俸召回。
在华州敷水驿住宿时,因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也在此,双方发生争执。
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辱骂和刘士元的鞭打。
元稹因此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五年后,也就是公元815年,元稹被召回京。
元稹本以为可以获得重用,却不料朝局再次变动,被下放至通州。
在通州,元稹因水土不服患上疟疾,几乎丧命。
尽管如此,元稹仍与白居易保持通信。
后来,宰相武元衡被杀,白居易上书请求彻查,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身在通州的元稹,得知此消息后,内心十分痛苦。
想到自己的处境,元稹更是怨苦与愁思交织,心情极度郁闷。
于是,元稹挥笔写下这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两句诗,表达了元稹在得知白居易被贬时的悲凉心情。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贬九江”两句,则描绘了元稹因自身被贬他乡,又身患疟疾,心境不佳。
当他忽然得知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内心是极度震惊和痛苦的。
因此,他眼中的景物都显得阴暗昏沉,灯是残灯,影子摇曳不定,风雨也带着寒意。
“垂死病中惊坐起”一句,将元稹的悲凉心境和震惊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谊,不仅体现在被贬时的相互安慰,更在于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仍对其念念不忘。
他收到元稹家人的润笔费后,全部捐赠出去,用以修缮香山寺,希望元稹在来世能过得更好。
这种深厚的友谊,体现了两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这篇内容中,我们探讨了元稹和白居易的深厚友谊,以及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和情感。通过重新润色,文章更具文学性和情感深度,同时也更准确地传达了元稹和白居易之间友谊的珍贵和他们在文学上的相互支持。
转载请注明来自义乌市辽想电子商务商行,本文标题:《公元815年,元稹写下“垂死病中惊坐起”,下一句是什么? 》